每日經濟新聞 2025-09-08 21:41:48
每經記者|李宇彤 每經編輯|魏文藝
今年上半年,互聯網大廠紛紛高調布局具身智能賽道。相較而言,字節(jié)跳動卻顯得異常低調。然而,低調不代表缺席。對于這一被視為未來入口的領域,字節(jié)跳動其實正“暗度陳倉”。
9月2日,星塵智能(深圳)有限公司(以下簡稱星塵智能)宣布與仙工智能達成戰(zhàn)略合作,計劃未來兩年內,在工業(yè)制造、倉儲物流等場景中分階段部署上千臺AI(人工智能)機器人。事實上,截至今年9月,在當前具身智能賽道能簽下“千臺級”訂單的玩家,只有宇樹科技、智元機器人、松延動力等寥寥幾家。
值得注意的是,星塵智能背后的投資方不僅包括螞蟻集團、云啟資本、道彤資本等知名機構,還有與字節(jié)跳動淵源深厚的錦秋基金。
據《每日經濟新聞》記者了解,字節(jié)跳動是錦秋基金的眾多LP(有限合伙人)之一。錦秋基金由原字節(jié)跳動財務投資部負責人楊潔創(chuàng)立,其名稱取自字節(jié)跳動首個辦公地點“錦秋家園”,核心團隊也多來自字節(jié)跳動投資部門及其他一線投資機構和產業(yè)公司。
事實上,字節(jié)跳動對于具身智能的布局不止于此。今年7月,字節(jié)跳動Seed團隊推出全新VLA(視覺-語言-動作模型,VisionLanguage- Action)模型——Seed GR-3。
這些舉措的背后,字節(jié)跳動正致力于構建具身智能的“大腦”與“身體”。
悄然布局具身智能
今年,字節(jié)跳動在具身智能領域悄然落子。從投資布局到自研機器人,從大模型到硬件載體,其軟硬件一體化的戰(zhàn)略正在逐漸清晰。
《每日經濟新聞》記者查閱IT桔子數據平臺發(fā)現,今年4月至8月,錦秋基金已先后投資了星塵智能、因克斯、樂享科技、宇樹科技、龐勃特等五家具身智能企業(yè)。
另外,據《晚點LatePost》消息,字節(jié)跳動的自研機器人已進入量產階段。消息稱,自2023年開始,字節(jié)跳動AI Lab旗下機器人團隊就在推進機器人量產,目前由字節(jié)跳動開發(fā)的機器人已累計量產超千臺。而其量產的機器人形態(tài)是輪式物流機器人,沒有用于分揀的機械臂,主要用途是在倉庫、產線上運輸包裹與零件,主要服務于抖音電商倉等字節(jié)跳動自己的業(yè)務。
對此,《每日經濟新聞》記者向字節(jié)跳動方面進行求證,但截至發(fā)稿,尚未收到對方回復。
事實上,字節(jié)跳動為這場硬件“遠征”準備的不僅是產能,還有模型。
今年7月,字節(jié)跳動Seed團隊推出全新Vision-LanguageAction模型——Seed GR-3。據Seed團隊介紹,該模型能夠理解抽象指令、操作柔性物體,并具備良好的泛化能力。與以往依賴大量機器人軌跡訓練的VLA模型不同,GR-3僅需少量人類示范數據即可微調適應新任務,大幅降低了部署成本。
并且,得益于改進的模型結構,GR-3能有效處理長程任務并能進行高靈巧度的操作,包括雙手協同操作、柔性物體操作,以及融合底盤移動的全身操作等。
為充分發(fā)揮GR-3的能力,字節(jié)跳動還同步開發(fā)了通用雙臂移動機器人ByteMini。該機器人具有22個自由度,采用獨特手腕球角設計,可完成雙手協同、精細抓取和在狹窄空間中的移動操作。ByteMini作為“身體”,搭載GR-3“大腦”,形成一套完整的身智一體解決方案。
字節(jié)跳動今年大力推動AI發(fā)展,而大模型若想更廣泛地應用于各行各業(yè),不僅需要強大的“大腦”,還需要找到“硬件肉身”。在推進自研技術的同時,字節(jié)跳動也正借助生態(tài)資源擴大硬件布局。
《每日經濟新聞》記者了解到,在今年6月的火山引擎原動力大會上,機智云、移遠通信、松延動力等第三方合作伙伴的智能機器人設備悉數亮相展區(qū)。
目前,行業(yè)共識正越來越傾向于“軟硬件一體”,字節(jié)跳動已在技術、投資、制造與生態(tài)等多個層面悄然卡位,為其在具身智能領域的長期發(fā)展做足準備。
知名經濟學者、工信部信息通信經濟專家委員會委員盤和林在接受《每日經濟新聞》記者采訪時表示,“自研+投資”是正確策略。
在盤和林看來,自研是為了讓字節(jié)跳動擁有AI+的能力,未來可以用AI賦能旗下內容平臺。而投資可以補不足部分,吸收外部團隊的技術,獲得算法、算力、減速器、電機等。其核心目標,既為了現在業(yè)務,也為了搶奪入口。
同時,盤和林也指出,對于字節(jié)跳動而言,其在具身智能方面最大的機遇是有直接流量入口,所以在商用上具備更好前景。而其挑戰(zhàn),在于字節(jié)跳動在執(zhí)行控制方面缺少技術積累。“互聯網公司搞機器人大腦還好,搞關節(jié)、四肢、小腦都是短板,需要引入外部技術。還有另外的挑戰(zhàn),就是字節(jié)跳動如何解決如今具身智能應用場景少的問題。”
具身智能成競逐新賽道
2025世界機器人大會開幕式上公布的數據顯示,今年上半年,我國機器人產業(yè)營業(yè)收入同比增長27.8%,工業(yè)機器人和服務機器人產量同比分別增長35.6%和25.5%,連續(xù)12年成為全球最大工業(yè)機器人應用市場,中國具身智能產業(yè)正處于高速發(fā)展階段。
據《每日經濟新聞》記者不完全統計,年內(截至6月23日),國內具身智能行業(yè)的投資事件共計91起,僅兩個多月時間便增加了47起。
IT桔子數據顯示,2023年具身智能投資事件僅有28起,2024年則增長超1倍至77起。截至2025年9月5日,年內國內具身智能行業(yè)投資事件共148起,總投資金額達184.18億元。
今年以來,具身智能正成為互聯網大廠爭相布局的新賽道,京東、阿里、美團等大廠已經在明顯提速,其中尤以京東的勢頭最為迅猛。
5月至7月,京東在具身智能領域“六連投”,接連押注智元機器人、千尋智能、逐際動力、眾擎機器人、RoboScience、帕西尼等6家企業(yè),覆蓋從人形機器人到運動控制等多個關鍵技術節(jié)點。同時,京東推出附身智能(將智能能力賦予硬件設備)品牌JoyInside,將其AI對話能力植入機器人、機器狗等硬件,強化產品智能化與場景協同。
阿里和美團同樣不甘示弱。“阿里系”的阿里巴巴和螞蟻集團不僅在今年6月聯合領投宇樹科技C輪融資,螞蟻集團還投資了鈦虎機器人、星塵智能、星海圖等3家研發(fā)人形機器人的企業(yè),以及靈巧手研發(fā)商靈心巧手。而阿里巴巴在近一年時間里,投資了逐際動力、星動紀元、源絡科技、宇樹科技等4家具身智能企業(yè)。
美團則側重于具身智能的落地,通過銀河通用布局無人藥店及智慧零售,并投資了宇樹科技、自變量機器人以及星海圖等多家具身智能企業(yè)。
產業(yè)資本的助推,正通過協同研發(fā)與場景賦能,加速具身智能技術在實際生產中應用。
在今年8月舉行的2025世界機器人大會現場,機器人已更多融入實際生活場景。咖啡與煎餅機器人展位前的觀眾排起長隊等待制作餐品、在機器人當店員的便利店中買瓶水用時不超過一分鐘……機器人產業(yè)正逼近商業(yè)化爆發(fā)的臨界點。
互聯網大廠爭奪的不僅是當前物流、制造等有限場景,更是未來家庭服務、醫(yī)療健康、人機交互等更大市場的入口機會。圍繞下一代智能硬件的“暗戰(zhàn)”中,大廠們正在生態(tài)構建、數據積累和場景落地中搶占先機。
如需轉載請與《每日經濟新聞》報社聯系。
未經《每日經濟新聞》報社授權,嚴禁轉載或鏡像,違者必究。
讀者熱線:4008890008
特別提醒:如果我們使用了您的圖片,請作者與本站聯系索取稿酬。如您不希望作品出現在本站,可聯系我們要求撤下您的作品。
歡迎關注每日經濟新聞APP